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毕氏邮品网 门户 查看主题

现在什么人在捣鼓邮票?

发布者: admin | 发布时间: 2021-10-6 11:58| 查看数: 498|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当年的集邮是何等盛况 现在什么人在捣鼓邮票
张向阳 驿路邮缘

很多年轻人对“集邮”一词已经感到生疏了,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过席卷全国的集邮热,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当年集邮是何等盛况?集邮的现状如何?如今还有哪些人在坚守?资深藏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济南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刘洪毅先生向记者谈起了集邮的那些事……

曾经的集邮热,人把柜台挤跑了
“1981年10月1日,山东省邮票分公司(后改为济南邮票公司)开业,人多到什么程度?还没开始卖,人群就把柜台挤跑了……因为来买邮票的人太多,没法在大厅里卖,只能在对外的窗户卖,让集邮爱好者在大街上排队。”说起上个世纪的集邮热,资深藏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济南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刘洪毅颇为感慨。
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集邮大潮,如今仍在坚持集邮的人,一定都怀念那个热火朝天的集邮年代。

可以说,改革开放后,集邮在所有的收藏活动中爱好者最为广泛,邮票成为大众最先玩起来的收藏品、投资交易品。每当新邮票发行,不论春夏秋冬,集邮公司门口总是排着长队。

在刘洪毅的记忆中,集邮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开始复苏,当时在济南经二路邮局门口,有人卖JT邮票(纪念邮票与特种邮票的简称,或称新纪特邮票)。
这些人多数是铁路或交通部门的,他们因为工作关系,出差多、经常坐火车汽车,常有机会去大城市,当时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的集邮门市部已经恢复,他们能买到成套的JT邮票以及济南邮局柜台上见不到的邮票。当时济南还没有集邮门市部,从邮局柜台上买不到成套的纪念邮票,所以这些人手中的邮票往往很受大家的追捧。
集邮爱好者们开始是在经二路邮局大厅里交换邮票,因为人多影响营业,就自发形成了马路市场。开始是在经二路,因为济南邮票公司在这里。后来邮票公司搬到纬一路,人们就跟到纬一路集邮门市部门口及路边的空地。
“人多到影响交通,非常火爆!随着集邮热情的不断高涨,就出现了个体邮商。”刘洪毅回忆当时集邮的盛况。
据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济南形成了好几个专门的邮票市场:大观园里有几十个商户;经二路西市场对面邮局二楼;和平路市场;天桥西侧火车站东街附近整个一条街都成了邮票市场,后来这条邮票一条街迁到了国棉四厂;四里山集市的邮票市场,后来迁到英雄山文化市场;中山公园内的邮票市场,每到周末人山人海,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
记者也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上中学时,不少小伙伴痴迷集邮,把中午饭钱、零花钱省下来集邮。来往信件有好邮票时,也会被要走,也有个别小伙伴“不讲武德”,偷偷把别人信上的邮票剪下来,弄得信封“开天窗”,可见当时集邮的热度。

重大题材邮票,仍有人排队购买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邮票的使用功能逐渐弱化了,集邮者也比以前减少了。
据刘洪毅介绍,集邮红火的1997年,中华全国集邮联称,全国集邮爱好者有3000万人。近年有数据显示,集邮爱好者不足300万,人数确实大大减少了。邮票的原始功能是邮资凭证,就是寄信用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电话的普及,寄信传递信息的邮寄功能逐渐弱化。“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少有人写信了,集邮爱好者更是日趋减少,邮品的功能都向着‘收藏’方面发展。”
邮票逐渐演变为艺术集藏品时,虽然凸显了它的艺术价值,但缺点是它不再被使用了。任何事物一旦使用功能减弱,它的生命力就打了折扣。
刘洪毅说,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年轻人没有时间集邮。邮票虽小,但是集邮需要有点儿闲时间、有点儿闲钱,才能保证业余爱好的持续,太忙了不行。
可喜的是,虽然集邮没有以前那么热了,但仍有新人不断加入这个行列,可以说,不断出不断进。这些留下来坚守集邮‘阵地’的多数是真有兴趣爱好、有情怀的,而不是跟风炒作趁机赚钱的。”近年来,邮政部门和集邮爱好者们搞了一些集邮展览和活动,还有面向学生的进校园,以及进社区、进军营活动,向年轻人展示方寸之间的魅力。
尽管近年来邮票发行不断减量,最少的才发行600万枚,但重大题材的邮票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比如,不久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虽然发行量高达1500万套,仍然大受追捧。刘洪毅注意到,当天排队购买的人就没断过,一开始是集邮爱好者的人群;后来,很多不集邮的人也前来购买,可见人们对重大题材邮票的关注度还是非常高的。

邮资也是时代的窗口
回首自己的集邮历程,刘洪毅已经在这条路上坚持了50多年。
刘洪毅说:“我母亲喜欢集邮,所以我小时候就受影响。1965年参军后,时常给家里写信,于是逐渐走上集邮之路。刚开始不专业,复员以后有时间了,开始真正集邮。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邮票基本都齐了。”
俗话说,“集邮不集封,到头一场空。”到了1982年左右刘洪毅开始集封,即收集邮封,邮封是研究邮政史、邮票史的重要资料。“在这期间还收集了一批民国票,有位老集邮不集了,都转给了我,这算一个不小的收获。到1986年以后开始进行邮资变化的学术研究,最大的收获是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刘洪毅说。
邮资既是确定各类邮票面值的依据,又是研究一个国家或时代经济、物价、币制变化的重要窗口。比如,研究民国时的邮票可以发现,在国民政府无力控制的通货膨胀下,物价漫无限制地飞涨,这在邮资上就能体现出来。1947年、1948年的邮资像疯了一样涨价,从几分钱到几百元、上千元,甚至数百万元,令人瞠目结舌。而像粮食煤炭这样的生活必需品疯涨的速度又超过邮资,透过邮资变化能看到通货膨胀引发的人心恐慌与社会动荡,也预兆了国民党政府的即将终结。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经选择把一部分“中华邮政”邮票以及部分解放区邮票,加印“中国人民邮政”文字及新面值后,作为新中国邮票使用。这样的加字改值邮票,从1950年发行的“改1”到1951年发行的“改10”一共发行了10套。
刘洪毅集邮中发现其中的“改8”“改9”面值很小,最小的只有5元(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与第二套的兑换比例为10000:1),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吗?
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信息不够发达,查询资料不方便,刘洪毅就给外地银行、邮局写信咨询此事,经过反复了解才知道。1951年,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全国币制统一条件成熟。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1951年4月1日起,在东北流通人民币,并以人民币兑换东北币,比价为1:9.5。东北邮电管理局同时决定各类邮政资费按人民币1:9.5的比例兑换东北币,并决定从1951年5月1日开始停止销售东北面值邮票。
由于东北地区邮资未调整,出现了按人民币计算的小额尾数,如外埠平信资费525元。为此,邮电部决定赶印小额邮票以满足东北地区邮政需求,并于1951年5月1日发行“改8”和“改9”的邮票,仅限东北地区使用,于是出现这些面值很低的小额邮票。

交易渠道不少,就怕闭塞
“一些人集邮并非出于喜爱,而是单纯为了增值赚钱,不赚钱就不干了,这不是真集邮。集邮里面有学问,不是简单的‘买买买’,更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刘洪毅说。
集邮入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邮票可以有多种途径集邮:比如,有人喜欢搞专题,像航天的、十二生肖的、花卉的等;还有的人收集原地封、原地戳;马年带马字的地名等。比如,生肖邮票研究会就有6000多名会员,研究12生肖的来龙去脉。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专题可以选择,这就需要钻进去,沉下心慢慢琢磨,其中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拓展开,成为一个研究方向。
另外,随着集邮的发展,对邮票的研究更深入了,概念也不一样了。比如,以前称作邮票展览,只是把邮票罗列式地展示出来,仅仅是展示。

现在叫集邮展览,通过把邮票和实寄封组合,用邮票讲故事,组成邮集,深度挖掘出邮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一字之差意义大不一样。
现在集邮的人少了,藏品交易的渠道是不是也少了?刘洪毅说,邮市交换渠道其实并不少,而且更方便了,前提是要“入群”,即融入集邮爱好者的圈子。
想交易,可以去邮票市场,也可以从网上进行,集邮爱好者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交易。像中国邮政网营业厅、华邮网、集邮门户网等网站都可以进行网上交易。此外,还有人专门代办,可以委托他们进行交易、购买首日封等。总之,渠道并不少,就怕闭塞。不加入集邮爱好者的“群”,不了解市场行情,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就不容易以理想的价格交易。

来源:齐鲁晚报

最新评论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4-23 16:57 , Processed in 0.0378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