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后集邮活动在摸索中前进

[复制链接]

1798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13668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跟帖积极 推广达人 宣传达人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23: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邮票公司营业厅内外形成了一个以集邮者为主体,以交 换邮票为主,买卖邮票为辅的活动场所。集邮者手中拿着集邮 册,供人挑选交换。在这块交换场地中,邮票种类较多,除了新 中国邮票外,还有清代邮票、民国邮票、中低档的解放区邮票, 以及外国邮票。交换方法还是采用五六十年代的方式,以票换 票,差额可到邮票公司里买一两套邮票相抵,或是直接用钱找 补。他们既交换邮票,也交流邮识,还传递一些集邮信息,这里 是集邮者调剂余缺的好去处。进入80年代后,交换邮票场地的 内容性质逐渐变化。“倒卖邮票”的人数迅速扩大,逢节假日均 有上千人聚集在中国邮票公司门前的马路上,进行邮票交易。凡 是邮票公司没有的,在这里多能买到。因无任何政府部门出面管 理,邮市处于自然状态。但北京出现过多次对邮市围抄的事件, 有关部门认为“影响市容”。这种查抄收缴行为在1984年、1985 年发展到顶峰。由于法律不健全,执法人员在围抄没收邮票后不 给予收据,使不少前来交换邮票的集邮者蒙受损失。

  上海的集邮市场最初也是在上海市邮票公司营业厅内外形 成。节假日,营业厅内外挤满了人,交易的票种远比邮票公司的 齐全。在思南路有一个规模更大的“市场”,星期天有近千人在 这里买卖邮票。有的当场成交,有的因数量大或涉及珍贵邮票, 便在此谈妥价钱,易地交讫票款。此市场也难免遭受围抄的命 运。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982年1月28日广播:近期一次围 抄,没收了非法市场的1万多枚邮票……

  其他大城市的邮市状态与北京、上海差不多,有的也遭到围抄没收的打击。
  
         北京的集邮市场规模在全国是最大的,影响也最大。到 1982年,北京的邮市不只由北京集邮者、邮商构成,外省市集 邮者以及邮票行商到此买卖邮票的也不少。北京的邮市在“非 法”中走向繁荣。虽经五六次大围抄、大收没,被迫易地五六 处,而每驻一处皆现兴旺。邮市顽强的生命力,得以市场经济的 支撑。

  市场的呼唤,使邮市的邮品品种非常丰富。有来自山区甚至 太行山解放区的实寄封,也有老集邮家的藏品,一些不见经传的 珍稀邮票也出现了。1980年,有人出让大票幅的“一片红”,索 价400元、“全面胜利” 450元。因为这2枚邮票当时未见记载, 北京几位集邮家都未敢染指。小票幅的“一片红"时价300元可 以成交,因为此票敏感性太强,卖方恐遇不测,大多在邮市上谈 妥邮票,易地出手。“文革”票最为抢手,一是集邮者买进补缺; 二则流传至国外的“文革”票标价很高,有的香港邮商在北京找 人代为收购邮票,使“文革”票价格日日攀升。到1981年夏,文4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新票5枚已卖到100元,文12 “毛主席去 安源”卖到5元1枚。

  这个时期,有些邮票行商开始“上山下 乡”,到山区农村或是自已插过队的地方收购信封,到农村供销 社邮票代售点收购积压的邮票。1982年一批“文革”普票上市, 其来源是偏远山区。收购上来的实寄封较有价值的,见有 1957—1959年的美术邮资封,每件5元至10元不等,这些封大 多也收自偏僻地区。有些家藏的邮票,也被发掘出来。80年代 初,天津一位从事邮票买卖的人,以每枚1分钱的价格在锦州郊 区收购数万枚日本早期的新套票,其中包括公园票、航空票等 等。市场使一些“死”票活了起来,市场为邮品的流通创造了条 件,这对广泛开展集邮活动,发展中国的邮票业都是有利的。

1977年1月8日,邮电部发行《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逝世一周年》邮票。 在北京各支局出售时,络绎不绝的购票人群中不但有集邮者,还 有相当多的不集邮的群众。他们以怀念周总理、憎恶“四人帮” 的复杂心情,购买这套金光闪闪的邮票。市内一些邮局很快售 罄,近郊邮局卖得也很快,它成为十几年来人们购买最踊跃的邮 票。有的集邮者还自制了首日封实寄,留住这个新时代之初的值 得纪念的日子。严冬之后,使人感到几丝集邮复苏的暖意。

  1977年初春,北京一些集邮者先就活跃起来。他们串联约 会,沟通信息,商讨邮事,还相互补充“文革”中散落或遗漏的 邮票。朱祖威当时有一张“毛泽东为日本工人朋友题词”邮票的照片,他说是在1976年从一位女医生那里拍下的。这张邮票是 女医生从河北保定来信的信封上洗下的,邮戳盖在左下角,戳文 为“河北.1968.”。朱祖威以集邮者特有的敏锐,判定这是一枚 未发行票,在动乱的年月流出而贴用,邮票十分珍贵。

  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朱祖威与周围中老年集邮者形成了一个活跃的集邮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均有较深的集邮资历,丰富 的邮识,藏品具有一定水准。他们的集聚使个人的集邮活动能力 得以充分发挥。1979年成立的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就是以他 们作为该会的骨干。

  1978年,开始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将当时 查抄的邮票归还集邮者本人。但是,由于北京红卫兵的抄家行动 早于其他省市,许多査抄物品没有登记在册,致使相当多的集邮 者的邮票无处查找。

  上海是中国集邮的发祥地,集邮在上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 础。“文革”中,上海也是集邮的重灾区,在恢复时期,上海的 步子迈得也很快。在这个时期,刘广实是上海集邮界的活跃人 物,他与上海集邮家以及中青年集邮者都有密切交往。他的家成 为中老年集邮者的聚会场所。交往中,邮友间以邮会友,以诗会 友。还编辑刻印了《集邮人唱和集》,收录了这些诗文。

  70年代末期,上海市有关部门开始退还“文革”中查抄的 邮票。由于査抄的邮集大部分登记在案,并在上海市博物馆保 存,因而使许多邮集能顺利地物归原主。在退还过程中,有些珍 贵的邮集,如“清代台湾地方邮票”邮集等,经过商议,邮政部 门收购了几部。

  1979年9月,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到上海,带来一些参加 国际邮展的展品复印件,如《中国海关邮政史》、《中国人民邮政 邮票》、《东北近代史》等等,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上海集邮家也 挑选了一些藏品供水原明窗观看、研究。双方还对早期的邮政邮 票史进行了切磋。这次会见是“文革”后上海集邮界第一次正式 国际交往活动。

  这个时期,上海市基层的群众集邮活动也很活跃。1979年9 月15日,上海市少年宫举办“少年集邮展览”,在少年中推广集 邮活动。10月23日,闸北公园举办的“中日邮票展览”吸引了这些史料和实物引起不少观众的兴趣。邮票部分展品丰富,按发 行时间的顺序展出。商埠邮票和各类邮政用品。清代邮政 的大龙、小龙、万寿邮票,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还有一些试色 样票。民国票中,珍罕的加盖“临时中立”展出23种。火解 放区邮票中,有引人注目的湘赣边省赤色邮票、苏维埃花卉图邮 票以及华北、华东等7个解放区发行的邮票。其中名贵的票品 有:晋冀鲁豫代邮券8种,抗战军人销印封等。新中国发行 的各种邮票。展品以馆藏的为主。

  这次邮展影响很大,外省市及香港等地的集邮组织及个人有的 专程赴津参观。后来展品经补充调整,又到北京、广州两地展出。
除上述几个城市外,江西省也是集邮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1979年10月1日,南昌市邮政局集邮门市部在南昌八一公 园邮电所开业,广大集邮者纷纷来此购买邮票,交换邮票,一个 自发的邮票交换市场随之形成了。
1980年9月,南昌市第二十中学举办“社会主义好”集邮 展览,共展出中外邮票近3000枚。这是“文革”后江西省的第 ―次邮票展览。这次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江西日报》、 《南昌晚报》以及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对这次邮展先后 作了报道。

  1981年4月至1982年12月间,南昌市残疾青年王云骑自行 车游历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沿途收集邮政日截并寄 发实寄封达300多件。王云这种不畏艰险的集邮旅行,获得了各 地群众的赞赏。1982年1月,王洪新用王云沿途寄给他的实寄 封编组了一部《残疾青年旅游全国实寄封》邮集,参加了广州 “第二次邮票展览(体育专题)。

传播邮识 广交藏友 微信1514203779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5-7 08:05 , Processed in 0.0534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