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经两次申办全国性集邮组织而无果

[复制链接]

1798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13668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跟帖积极 推广达人 宣传达人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2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1年8月24日,上海集邮界的名流50多人,在延安中路 原新光邮票研究会会址集会。在集邮家王纪泽的主持下,共同围 绕成立全国性集邮组织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上,多数人发言认 为,新中国正处在准备迎接文化建设髙潮的前夕,负有宣传与普 及文化任务的集邮活动,自然也不容许长期缄默了,必须立即发 动筹组一个足以配合新形势与新需要的新型的全国性集邮团体, 来迎接集邮界的时代任务。经过讨论,决定组织名称暂定为“中 国集邮会”的机构,并讨论通过了《中国集邮会章程草案》,确 立以研究邮票学识,宣传推广集邮活动,传播中国邮票信息为该 会宗旨。会上,当即有王纪泽、徐星瑛、钟笑炉、居洽群、柳至川、傅湘洲、陈复祥、朱世杰、马任全、周煦良、史济宏、陈海 忠、包伟民等44人签名,作为第一批发起人,同时推举王纪泽、 钟笑炉、居洽群、徐星瑛、陈复祥、周煦良等9人为发起人代 表,负责筹备联络工作,确定《近代邮刊》为联系处。8月31 日,《近代邮刊》第6卷第8期刊发了《发起筹组“中国集邮会” 座谈会纪略》、《中国集邮会章程草案》和《告全国邮友》书。在 章程草案中对该会宗旨做出如下规定:1.研究邮票学识;宣传并推广国内集邮运动;2.将中国邮票消息及邮票向各国传播与推广,使全世界人民对新中国的认识有所帮助与提高;3.大 量介绍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及其他国家的集邮消息及交换。在 告邮友书中表示:“全国邮友的确都在殷切地盼望有一个新型的 全国性集邮团体来指导集邮的新方向,并团结全国邮友,开展新 中国的集邮活动。现在,这个愿望已经有可能实现了……让我们 为中国即将出现一个新型的全国性集邮团体而欢呼!”号召集邮 界广泛宣传,参加发起人的签名运动。

  “告全国邮友书”发出后,在集邮界反响强烈,截止到同年 12月31日《近代邮刊》停刊止,已得到上海、南京、无锡、绍 兴、嘉兴、苏州、南通、广州、济南、桂林、沈阳、天津、长 沙、湘潭、西安、营口、北京、南宁、汉口、汕头、厦门、兰 州、重庆、大连、成都、吉林、福州、哈尔滨、宜昌、长春以及 香港等地的280余名集邮者签名响应,积极拥护筹组全国性的集 邮组织。

  这次掀起较大规模筹组全国性集邮组织的活动,与集邮家赵 翔云的“革新要求”相呼应。但这次发起只是集邮界的一次行 动,当全国掀起的“三反”、“五反”运动,并很快成为压倒一切 的中心之后,筹组全国集邮组织之事,便不了了之。

        6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 针后,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1962年,在上海的集邮家开始 以聚餐会的形式进行联络交流活动。在相互交流中,成立全国性 组织一时成为共同话题。席间,推举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周煦良 在赴京期间,代表上海集邮界会见夏衍,向夏衍陈述上海的意 愿。夏衍虽表示支持,但仍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无法如愿。

       1964年,常增书致函广州市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长林西, 提出应该由中国集邮公司牵头,成立全国集邮组织。广州市将常 增书的建议信转送到了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处。

        同年5月,正当邮政总局局长苏幼农、中国集邮公司经理王 安国及吴凤岗在广州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常增书又向 王安国和吴凤岗提出筹建全国集邮组织的建议,并在他的奔走 下,广州市副市长林西约见了苏幼农、王安国、吴凤岗。林西也 建议应由邮政部门出面筹组。席间,苏幼农局长表示此事回到北 京进行研究。然而,邮电部领导最后仍然决定,邮政部门只管集 邮业务,集邮组织由文化部门领导为好。筹组全国组织之事,再 次搁浅。

        中国统一集邮组织的问题,自1950年至1966年,终未解 决。或因进行政治运动,或因找不到挂靠部门。不久,全国开始 了 “文化大革命”,集邮活动被完全否定,筹组全国集邮组织一 事更无从谈起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近停滞的集邮活动重新获得生命力。50年代中期,集邮广为普及,集邮活动呈现空前的繁荣, 集邮成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安定社会的积 极因素。国家邮政部门的支持,集邮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老 —辈、新一代邮人的执著追求,使新中国的集邮事业有了一个良 好的开端。

       建国后的十七年,中国集邮生存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1956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国营集邮公司迅即成为中国邮票市场的主体,从而形成了集邮公司卖什么邮票,集邮者就集什 么邮票的“万人同面”的状况。销售渠道的固定与统一,使人们 的集邮水平被制约在同一个层面上。当时,除了少数集邮家对清 代、民国、解放区邮票的收藏和研究水平较高之外,群众集邮的 总体水平并不高。不必讳言,十七年中,集邮活动一直未被纳人 政府组织领导的文化事业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集邮的社会、 文化乃至经济价值的宣传和研究,集邮活动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发 展模式:集邮者自发地组织邮会,自编刊物,自由交换、买卖藏 品。虽然十七年的集邮活动在普及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较 高层次的研究上,却与世界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

       总体而言,十七年集邮活动的发展是呈波浪式的前进,它的 高潮起落不能不受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集邮者一这一组织松散的群体,对于国家的方针、政策一直给 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尽管他们的活动屡屡受到抑制,积极性 未能得到充分调动,但他们一直热情不减。“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相当一部分集邮者的写照。建国后十七年 的集邮活动虽历经曲折,但仍获得不少成就,并为八九十年代中 国集邮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传播邮识 广交藏友 微信1514203779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5-6 19:59 , Processed in 0.0367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