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邮商集邮家纪实---张景盂(1893—1945年)

[复制链接]

179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13638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跟帖积极 推广达人 宣传达人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08: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邮商集邮家指精通集邮,具有较高邮学水平的邮票商人。如我国早期著名邮商张景盂、钟笑炉、陈复祥、朱世杰等,既是著名邮票商,又是车誉邮坛、为推动我国早期集邮活动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集邮家。
  --张景盂(1893—1945年)经营有方,乐于普及集邮知识的邮商集邮家
         沈嘉乐 著
  集邮活动起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人——罗兰·希尔发明了邮票。1840年5月1日英国正式发行黑便士邮票,当天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的约翰格雷博士就购买了一版黑便士邮票,作为纪念品保存,1862年他又编写出版了英国邮票目录,因此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集邮人。
  我国邮政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叶,清光绪四年,当时清政府委托英国人赫德控制的海关试办邮政,1878年3月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处海关邮政开始收寄公众信件,为简化手续决定印制发行邮票,同年7月中国第一版大龙邮票在天津发行,从而拉开了我国集邮的序幕。

  一、“五洲邮票社”的创办经历

  张景盂先生(1893—1945年)出生在苏州的书香门第,儿时读过私塾,生平好学,性静心细,自幼喜爱集邮,看到家里的书信往来,信封上都贴着各种邮票就发生兴趣,急于撕下来存放在纸盒内,空闲时就摊开把玩邮票。后来邮票知识逐渐增多,懂得先把邮票浸泡在水里,等邮票从封纸上自然脱离,再轻轻洗干净邮票背面的浆糊,然后再贴在干净的玻璃板上,通过这样的过程,收集的邮票品相完好,从中也磨练了他的细心与耐心。有了收获,更提高了他的集邮信心,见票就集,逢票就收,邮票藏品与日齐增。由于日积月累,重复品种汗牛充栋。怎么办?聪明的张景盂先生仿效西洋邮商而毅然下海,开始成为我国集邮史上第一位经营邮票的私人老板。


imgComp.jpg imgComp(2).jpg

  1914年,张景盂先生在父亲的鼎力支援下,投资200块银元,在苏州城内的祥符寺巷开设了五洲邮票社,以经手邮政通信使用过的信销邮票买卖为业。这样的专业邮票经营店之前从未见过,所以五洲邮票社创办之时,引起了苏州人的极大好奇,想不到邮票也可以经商买卖,而且已经过邮销后的信销邮票还可以卖钱?消息一传开,一时间看热闹的人流如潮,原本就不宽的祥符寺巷几乎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拥堵现象,闭塞的街巷内竟然成了苏州城内外的一桩民间新鲜小新闻。
  张景盂先生经营有道,到1922年,五洲邮票社已显门店太小,不适应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把邮票生意做大做好,张景盂先生有眼光地看中了苏州闹市中心观前街地区,把五洲邮票社迁至宫巷内的蔡汇河头40号,门面朝南的一所中式大宅,正门虽可出入,而走边门可直通后面一进的五洲邮票社。一座三楼三底的住房,楼下中间一室为客堂,除一般招待客户的桌椅陈设之外,显眼的地方设有三只玻璃柜台,组合成L型,里面放设各种经营的邮票和集邮用品,墙壁上挂着几只装有邮票的玻璃框,这就是五洲邮票社迁至蔡汇河头的营业地方。
  张景盂先生中等身材,戴眼镜,抽水烟,如有人前来购买邮票,他先让客户坐下,沏茶招待,不论生意大小,同样热情待客,使集邮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样,新老客户越来越多,邮票生意越做越旺,不仅在苏州地区口碑颇佳,在沪宁线上也颇有信誉,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里的有钱集邮人都幕名找上门来,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邮友。
  时间到了1937年,正当张景盂先生的五洲邮票社在苏州观前街地区经营得风生水起之时,抗日战争爆发了。原来苏州的一拨集邮人也再无心思集邮了,失业的失业,逃难的逃难,原本一片欣欣向荣的集邮活动一片颓势。有上海大客户向张景盂先生建议,上海要比苏州大很多,其中有钱人多,外国人多,集邮人多,不如把邮票社迁到上海去试一试,上海邮迷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或许还有更大的发展。上海邮迷的一席话,也真说在了张景盂先生的心坎上,他想与其在苏州受饿,还不如去上海闯一下,也许真有机遇。张景盂先生经过反复分析考虑后,决定把邮票社迁往上海。
  于是在上海邮迷弟兄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分工合作,选定地址,简单装修,添置必须用品。在1939年,张景盂先生终于把五洲邮票社迁至上海,在愚园路608弄67号正式挂牌营业。从此,苏州五洲邮票社在大上海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二、经营邮票同时又传播集邮知识

  张景盂先生创办五洲邮票社时年方21岁,开业宗旨是为满足集邮人的需要,在盈利的基础上,倡导正确的集邮观念,同时想方设法传播集邮知识。在经营苏州五洲邮票社时,他设计印制的邮票袋就相当精美,半透明纸制成,上面开口,袋面上精印蓝色花纹和中、英文两种文字:“中国苏州五洲邮票社”,下方还印有:“课外学问渊博、公余消遣伴侣”等字样。每袋内装50枚各种普通邮票(所谓袋票,就是初级集邮人起步时的邮票,一般是低面值且发行量较多的大众化邮票)。凡是从五洲邮票社售出的各种邮品,都附有附加说明,文字写得相当生动,颇有吸引力,为集邮人普及邮识,提高邮识起到了极好作用。还有一种每袋内装50枚外国邮票,附加说明上介绍世界各国的趣闻趣事,给集邮人读来娓娓动听,既提高了集邮人的邮识,又增添了无限的吸引力。
  张景盂先生与时俱进,及时模仿当时国外极为流行的贴票册,与世界集邮接轨,满足当时上海追求时尚集邮迷的需求。集邮贴票册约16开本大小,精装绿色封面,上面斜印楷书“贴票册”三字,左上角有中式花纹,右下方是中、英文:“五洲邮票社”和地址。“贴票册”里面装订的贴页用高档道林纸,每册为40页,每页上印20个四方格,可贴邮票,每格上端有一小横格,可书写简明文字及邮票说明,当时这种集邮册极受邮迷们的欢迎。
  张景盂先生头脑灵活,思路广阔,他还去上海各邮局的包裹收发处打听实情,具体了解哪些单位与商店经常有大宗包裹邮寄的业务。然后他有目的性地往那些单位与商店寄发征购邮票的广告明信片,上列所希望收购的邮票和价格,或者可以交换的邮票目录(其实张景盂先生就是如今市场上满处飞舞的企业宣传明信片的发明者)。当时这一招果然真灵,和他交往的邮人越来越多,每天都能收到二三十封来信,业务日趋繁忙。
  至今仍在中国集邮界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1939年的6月,“五洲大药房”在贵阳分店刚开业,在药房内管理库房的青年人郭润康(如今已是九十多岁高龄的全国著名的邮学家),每天经手着从全国各地邮寄来药房的业务信件,同时留意着每封信件和包裹单上的所贴邮票,是否有自己需要的邮品。在每天的众多邮件中,突然第一次收到一枚寄给五洲大药房的明信片,当这枚明信片映入眼帘,郭润康先生精神为之一振,寄件人是“五洲邮票社”,明信片的背面印有一长串收购邮票的广告,上列品种与价格。郭润康先生集邮七八年来,从皖北到汉口、从广州到贵阳,还是第一次获悉邮票也有专业商店买卖,可称得上孤陋寡闻,更引起他兴趣的是这家邮票社正巧合也是“五洲”两个字,药房选用“五洲”表示经营全球的药品,邮票社采用“五洲”表示买卖世界各国的邮票,真是同曲异工之妙啊。
  这枚明信片的飞来,对于当时的郭润康先生实乃“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他把自己多年来收集的多余邮票品种,按照明信片上要征购的要求,分批邮寄给了“五洲邮票社”。一来二往,郭润康先生与张景盂先生就成了集邮界上的知己好朋友。之后,郭润康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集邮家后,在谈起自己的集邮生涯中,总要着重讲起与“五洲邮票社”的相交往事。

  三、撰写我国第一本集邮著作《集邮须知》

  张景盂先生平常在努力创办经营五洲邮票社的同时,也不断积累世界各国邮史及邮识后,极为注重对集邮理论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撰写出了我国第一本集邮著作——《集邮须知》。接着又编写出了《邮苑珍闻》、《标准中西地名对照表》等书,文字生动,内容丰富,极有吸引力。其中《集邮须知》一书,先后印刷出版达五版之多,深受广大集邮者的欢迎和好评。


imgComp(1).jpg
  “若论研究邮票范围甚广,实可为知识渊薮,文学之府库也。”“……所冀者,初集邮票诸君,恍然于搜藏邮票之价值,勿仅以千奇百怪之图案,足资悦目骋怀,更勿视同新流行品之一种。庶几无负搜集邮票之本旨矣。”88年前张景盂先生前辈这段在《集邮须知》的原话告诫,在今看来仍不失为至理名言。
  笔者先父解放前四十年代初在上海金融界谋生,平日主要喜欢收集中外钱币,对集邮仅是顺便玩玩而已,当时居住地就在与张景盂先生营业的“五洲邮票社”愚园路附近,所以先父也曾去过“五洲邮票社”多次。因两人年龄相差近廿十岁,又都是苏州人,正是异地相遇同乡人,在邮票的买卖上也相当照顾先父,同时先父也在五洲邮票社内学到了许多邮识,张景盂先生还签名赠送一本《集邮须知》给先父。笔者记得,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曾翻阅过。后来一位常来我家的集邮人,从我先父手上借去后一直未归还,可能是认为我先父已经年老,记忆力已衰退,或者他也真想需要这本苏州人张景盂先生编撰的《集邮须知》。其实,先父从小在金融界长大,年老时仍然保持着清晰的思维,当时先父曾对我说:千万不要去追讨回来,就当是理解一个集邮人的爱书之心吧,爱书之人得到了自己梦想的心爱之书,他会记住我们一辈子的,比留在自己家里更合适。先父这一席话,道出了一个老人宽容的胸怀。
  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国外许多先进的集邮理念不断地影响着上海,同时在众多邮商的竞争下,张景盂先生在经营方式上偏于保守,同时健康状况也出现了问题,1945年5月8日张景盂先生在上海因患胃溃疡医治无效病逝。张先生病逝后,该社由其子张心华继续经营,一直到1966年“文革”停业。
  张氏父子经营的五洲邮票社前后在苏州、上海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为中国早期集邮活动的开展亦有大大的贡献。今年正巧是五洲邮票社创办100周年纪念,撰文记之。2014年
传播邮识 广交藏友 微信1514203779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4-29 20:28 , Processed in 0.04072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