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楼位于沈阳古城外的东南角,大东区万泉河的北岸,是一座特殊的古刹。
它始建于1628年(后金天聪二年),后经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1861年(咸丰十一年)、1882年(光绪八年)三次重修,楼阁殿堂规模宏伟壮观。当时魁星楼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星阁晴霞"是沈阳八景之一。
整个寺庙占地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在其东南侧有高约20余米的魁星楼,为三层歇山式。底层呈正方形,青砖砌筑,四面为半圆形拱门,门下有台阶,墙基顶上为花格式女墙,基层为空阁,内有楼梯可登二层;二层砖筑,四面有拱门,小于一层面阔,外有十二根立柱,柱上为斗拱、飞檐,内部有楼梯可登三层;三层为木结构,隔扇门,外有十二根立柱,柱头上为斗拱、檩枋,均施彩画,上为歇山顶灰瓦。内供檀香木雕刻的魁星像,其头部如怪异的鬼形,一足向后翘起像魁字的大弯钩,一足独立似独占鳌头之状,右手高举朱笔,左手端一方砚。这是按照"魁星点状元"之说,臆造出这一魁星踢斗的形象。明清时期盛行科举制度,一些文人每逢进京赶考前都要到魁星楼叩拜魁星,祈求保佑金榜题名。寺院的前面筑有圆旋门,门上有青砖门额,上刻"魁星楼"三个大字,左右立两根旗杆,寺院北面设有三角石柱架,悬挂铁钟一口。再北有大殿三楹。殿内正中塑文昌帝君像,其东塑观世音菩萨像,西塑张仙像。大殿西侧有正房六楹。
此寺和楼阁在五十年代尚存,1968年被拆除,寺庙现已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