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型张为何从“娇子”变成了“垃圾”

[复制链接]

31

主题

0

好友

569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569

最佳新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00: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说小并不小
我是一个老邮迷,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集邮。那时,集邮爱好者喜欢小型张,就像纸币收藏者喜欢“豹子号”一样,要是说一个邮者没有小型张,那肯定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小型张:就是将一枚或多枚邮票,印在一张面幅较大的纸张上,在邮票四周印有相关的说明文字和图案的小开张邮票。

很多不了解的人,以为是小型邮票,其实恰恰相反,它比普通邮票要大很多。它的小,是相对大版张而言。

历史很辉煌。
新中国的第一套小型张是1956年发行的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1组小型张,一共4枚(下图)。从此,小型张这一精美的品种正式登上集邮大舞台。

到1964年的8年间,老纪特邮票只发行了7枚小型张,平均一年不到一枚,但这些小型张可以说枚枚是精品,其中更是出来了《梅兰芳》和《建国》两枚珍邮。

从1974年开始的JT邮票系列,把小型张这个品种推到了巅峰,其中涌现出很多经典品种像《奔马》M、《长城》M,《齐白石》M、《红楼梦》M等。

还有闻名于世的小型张“四大支柱”,成为集邮者梦寐以求的珍品,(四大支柱是:《科学大会》M、J41M、J42M、《爱科学》M),小型张是邮票市场上首屈一指的焦点。

因此,邮票小型张又被称为“邮票骄子”,其市场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时过境迁,如今的小型张,市场表现又如何呢?

昨天晚上与群友聊天,很多人都对小型张的现状都很悲观,不看好其将来的收藏价值,更多的人把它的没落归结到发行量太大。

骄子变弃子。
个人认为,发行量大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最主要的是发行方已经不再把它当做邮票市场的“金牌品种”,而是毫不留情的抛弃了它,使它成为一个典型的“弃子”。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小型张衰败事出有因。

一,在小型张领域又开发出双连体和四连体。这两种一面世就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

人民币连体钞的升值空间之大,价格之高,作为邮币不分家的集邮者自然知晓,这无形中助推小型张连体票在市场上的表现,必然受到集邮者的强烈追捧。而小型张自然就像落到“后娘”手里一样,不受待见。
阳光普照收藏者

二,当年的邮票江湖,小型张与小版张的市场形象,就好比“大哥”与“小弟”,小版张这个“小弟”在邮市上连把交椅也坐不上,只有靠边站的份儿。

可如今,“小弟”把“大哥”挤兑得在市场上只有苟延残喘,毫无还手之力。

三,当年小型张就是“量少”的代名词,人人欲得之而后快!再看当下,“短腿邮品”取代了它的位置,把它赶出了抢手品种的行列。

四,上世纪末小型张的滥发,彻底伤透了人心,既没有爱好者收藏,又没有投资者关注,只剩下投机者炒作一番抬腿走人,扔了一堆破烂货在市场,使小型张当年的良好形象荡然无存。

了解以上几点就会明白:发行方在难以改变小型张形象的情况下,“破罐子破摔”,开发新品种来代替小型张,让它沦落到与普通纪特票相同的境地,成为发行方的赚钱工具。这就是它成为“弃子”的原因。

东山再起?
可能是“量少遮百丑”的心理因素作怪,我认为小型张的精髓还是属于早年的JT张,如今的小型张只是一个糟蹋良好题材的“饭桶”。

也许有集邮者会问:小型张还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吗?我只能说:很难。为什么?我套用评书里的一句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你就明白了。

以上仅仅是一家之言,供参考。你看好小型张的未来吗?阳光普照者

辽宁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11-22 23:47 , Processed in 0.0377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