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救邮市“绝招”为啥不灵了

[复制链接]

191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14240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跟帖积极 推广达人 宣传达人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6 1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上涨的规律已失。
邮票发行方原来掌控邮市的能力很强,如在1995年为调控邮市,提出了“减量增套”的设想,到1996年正式实施后,在第二年就出现了邮市的第二次大行情。

它调控邮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影响集邮者和邮票市场的喉舌~各种集邮类杂志,也有遍布大小城市能指导集邮者行为的各级集邮协会,还有各种利好邮市的措施。

早期市场行情的走向,发行方基本能确定,邮市早期的市场行情有规律可寻,从1985年的行情直到1991年又到97年,6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波行情。

但近十年来,邮市场行情的规律尽失,整体看起来越走越弱,发行方即使采用原来的一些救市“绝招”也不灵了。

二、这些措施统统不灵。
1、减量这招不灵。

从2018年实施的减量措施,只给当年的市场带来了一些热度,即使发行量已经接近20多年的最低量,也没有引发邮市行情,使集邮者越发的感到失望。

2,发行新版价目表不灵。

原来价目表可以说是集邮者和邮商交易时的重要参考价,每一次发行犹如一针强心剂,都会给市场带来波动。

而今发行价目表,市场上波澜不惊,像没有这回事一样。

3,增加热门题材邮票不灵。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邮票之所以成为经典,除发行量适中外,丰富多彩的题材是其取悦集邮者的法宝,生肖、名著、绘画等题材票竞相登上邮票舞台,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脍炙人口的集邮大戏。

而近些年,邮票发行方重新动用这一绝招,生肖、文学名著、古今绘画等题材票,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涌向邮票市场,结果,邮市并不买帐,该打折的还是打折。

4,提前公布发行量不灵。

原来邮票发行量都是在第二年三月份左右公布,每次公布时都会给市场带来一些骚动,起码看出集邮者很注重邮票发行量的多少。

而今这招也不灵,因为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大,早公布晚公布没啥区别。

五,增加销售渠道不灵。

现在邮票销售渠道比以前单纯的集邮门市部出售要多不少,起码网上商城、网厅等方便了集邮者购买收藏。但销量并没有影响到邮票市场。

二、原来调控市场很管用的措施,为什么至今却不灵了?不灵是怎么造成的?
由于邮票正常升值功能丧失,市场上收藏投资的主体已经改变,黄牛党、滑板客、老鼠仓等投机者成为市场主流,他们对发行的好品种就狂炒,不好的题材票就置之不理,使集邮者好票买不到或出高价买,能买到的都是一堆打折的“废纸”。

另一方面,发行方一见市场转好,就滥发一气。各种短腿邮票的多发,让人眼花缭乱。一个品种会有大版、小版、套票、小型张、本票册等等多种形式,给人一种不把市场资金捞光不算完的架势,“吃相”太难看。

市场好转就乱相丛生,各种成包成封的邮票充斥市场,未到发行日的邮票提前面市交易,甚至个别地方自己在出售打折票。

三、不灵的后果。
面对无极限的市场扩容和不景气的邮市,集邮爱好者如同受伤的羔羊,或有苦难言,或牢骚满腹,或怒形于色,或迁怒于握有调控权的发行方,但这些都于“市”无补,只有选择无奈的离开,或者冒险成为投机者。

对市场监管的随机性和无效性,使集邮者不敢长期投资,邮票市场只能在沉闷中走向没落。

当“招”用完不见效,也就真的成了“绝招”!你说是不是?

来自驿路邮缘

作者阳光普照收藏者
传播邮识 广交藏友 微信1514203779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11-23 00:00 , Processed in 0.0370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