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新邮和老票的界线
【转载请注明“毕氏邮品网www.bs168.com”】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集邮收藏出现了一种观点,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这个观点是:只有新邮销毁了,集邮收藏才能兴旺;只有新邮进入使用领域消耗,集邮收藏才会有前途;邮票的实用功能弱化了,集邮收藏没有意义了。这是不是说新邮兴旺才是集邮收藏的灵魂呢?新邮能否带动集邮收藏升温吗?这得从新邮当前的销售模式说起。。。 当今集邮走到这步田地,绝非偶然。眼见消耗无望,减量无效,而截留控盘,暗中抛货却已泛滥,甚至成为常态。面对此情此景还对新邮救市抱有幻想,只能是自讨苦吃。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目共睹:新邮进入通信领域消耗是几年前管理层面对央视记者采访时的承诺,如今已经不了了之;热门品种摇号结果还没公布,就已经开始有截留货源向市场倾销了;新邮预定低于面值向大户推销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热门品种与冷门品种搭配而出,热门品种被炒高,冷门品种被打折。。。更令人沮丧的是,这些怪像正在常态化!所以新邮减量已经是1988年以来的最低点,但打折依旧。。。 面对新邮销售模式的常态化,是不是集邮收藏没有前途了呢? 首先是辩证的看待新邮。新邮作为新生儿,它是未来起到传承作用的,他原本没有承担集邮收藏兴旺与否的能力的。虽然新邮收藏和研究可以鼓励,但把新邮看作集邮收藏的晴雨表则是不妥当的。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新邮供大于求而沮丧,不必因为新邮不销毁而遗憾,不必因为新邮没有消耗而叹息,这和集邮收藏无关。这就像古玩的收藏流传千古,会因为现在没有使用价值而消亡吗?会因为现在不生产了而消亡吗?当然不会! 因为古玩收藏的精髓不是新品所能替代的,集邮收藏也一样,它的内涵也不是新邮所能替代的。 其次要明白炒作新邮的危害是什么?这个话题说了很多,但是今天的形势使得我们对此要有新的认识。这些年集邮市场经历了数次新邮炒作,结果怎么样呢?集邮从无到有,从有到兴,从兴到盛,从盛到衰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是值得我们回顾总结的。1980年,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是对新中国老票的一次集中宣传,进而使得集邮活动快速恢复,到1984年,集邮队伍从零增加到500万人!这表明集邮活动“从无到有,从有到兴”源于对老票收藏的重视,源于老票成为收藏主流。1985年公司开始搞创收,为了销售新邮,促成了1991和1997年二次炒新邮大潮,集邮队伍从500万增加到2000万人,集邮活动从兴到盛源于新邮炒作,但这种兴盛对于集邮收藏发展弊大于利,从1998年到2005年,集邮队伍从2000万持续减少到一两百万人,这就意味着炒作新邮带来的后遗症已经把集邮活动伤害到半消亡的地步!不仅如此,它还给今天留下了“打折销售”“截留控盘””等非物质遗产继续折磨着对新邮炒作执迷不悟的人! 综上,重新认识新邮,划清新邮和老票的界线,是集邮收藏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希望能引起更多的集邮人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