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废纸桶里翻出来的珍邮—28号信封

[复制链接]

1818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13768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跟帖积极 推广达人 宣传达人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1: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4年,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人龙在单位的垃圾桶里,翻到一枚信封,这枚信封上所有图案都被墨线划掉,让丢弃者没有想到的是,这枚信封在全国的存世量不足20枚,是新中国最著名、最珍贵的邮政用品——“28号信封”。
mmexportf6c69174d5da67fe84a569ac8c9e174d_1637204833058.jpeg
(“28号邮资封”拍卖纪录)

  1957年到1959年之间,新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极富艺术气息的美术信封,这种信封上印有邮资图案,采用的是新中国第9套普通邮票的图案,俗称“普9美术邮资封”。

  也就是说,购买者可以不贴邮票直接进行邮寄。除了邮资图,这套信封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信封左侧印有精美的彩色图案。

  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美术邮资信封,共发行了5组28枚,美术图案覆盖儿童、花卉、国庆等欢娱场景。在八十年代前,所有的记录中对于这套邮资封的介绍都是5组28枚。直到改革开放后,第29枚、编号28的邮资封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枚28号封左侧的图案是天安门剪影,上方一把钢钎直指天空,写着1070和1800两个数字。

  1959年正处于“大跃进”时期,当时宣传的钢产量要从535万吨增加到1070万吨再到1800万吨。8月29日,因图中数字与实际产量不符,这枚信封被要求停止印刷,此时上海国营五四二印刷厂已完成印刷50万枚,于是只得将其封存,计划销毁。

  1960年6月,这批美术封被运送到北京邮票发行局,本着勤俭节约的目的,发行局试着在信封上加盖、加贴以求废物利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报请邮电部批准后,北京邮政局在信封的邮资图、美术图案、地址栏上加印了划销线,然后翻过来作为邮政公事信封使用。

  由于这类邮资封使用较为小众,普及率不高,加之“内部使用”的局限性,这枚信封很多年后才被有心人披露,目前已经发现的数量不足20枚。其中一枚就是被赵人龙在单位的垃圾桶里翻找出来的。

  2014年,享年九十七岁的集邮泰斗赵人龙去世。在担任《中国集邮报》编辑的期间,赵老每周必做的事情,就是在垃圾桶里翻找大家随手丢弃的信封,一旦遇见他认为“有意思”的信封,赵老总是像捡到宝贝一样兴奋不已。
mmexport576dc39a05537e75d954b47891a85c68_1637204842419.jpeg
(1996年2月14日,赵文龙在《中国集邮报》编辑部)

  编辑部的同事曾问赵人龙,这些信封有什么用,赵老的回答是“其实信封有没有意思不在于信封上的邮票,而在于信封上的邮戳,邮票花钱就能买到,但‘有意思’的邮戳很难寻觅……收集信封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地理知识、人物知识等,信封本身还是邮政历史和集邮历史的载体,正所谓,今天的信封,明天的邮史……”

  也许正是对集邮的这份初心,才让赵人龙拥有在集邮者心中最为崇高的地位。通过这枚邮资封,也从侧面记录了“大跃进”运动的结束。历史让物品成为文物,文物又通过自己见证了历史,这才是神秘的"28号"封最珍贵的价值。
传播邮识 广交藏友 微信1514203779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6-16 11:15 , Processed in 0.04060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