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邮票历史】早期邮票为何无背胶

[复制链接]

191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14240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跟帖积极 推广达人 宣传达人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18 14: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邮票按“邮票目录”称:“1975年1月以后发行的邮票,背面一般都刷胶,除个别例外,不再说明。”这就意味着,从1949年10月到1974年12月12日发行的新中国邮票,大多数都没刷背胶。
  原因是什么?
  在1959年北京邮票厂建成投产之前,原邮电部没有专业的邮票印刷厂。  签约承印邮票的厂家,如北京人民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公司、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等,都没有专门为邮票刷胶的设备和技术工人。
  例如,1949年9月19日,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供应处与商务印书馆上海发行所签订印制纪2邮票的合同中,第十三条规定:“邮票每枚四周须打孔,惟背面不刷胶,每张之间亦不衬纸。  ”在1956年7月1日邮电部供应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签订的《邮票印制协议书》中,详细列明乙方应有的设备,如打孔机、压平机、烘票设备等,就是没有刷胶机。
  1957年10月23日,邮电部在《关于建设邮票厂问题的有关资料》中,列出所需机器设备,第一项就是“刷胶机:专供卷筒纸背面刷胶。  ”并强调:“解放几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建设都突飞猛进,惟邮票的技术和质量的刷胶,亦因设备不足至今尚未恢复。
  ”这是一大难题。
  1959年2月,《集邮》杂志刊出邮政总局副局长荣健生的一篇谈话,透露“许多外国朋友对我国邮票没有刷胶不能理解。”他解释说:“因为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北方虽比较干燥,但南方终年比较潮湿。
    因此,以往刷胶时,在两张邮票之间都衬有一张很薄的玻璃纸,否则就要受潮而粘住。鉴于玻璃纸要进口,且价格很高,为了减轻成本,我们正积极研究新的刷胶配方,使之在干燥地区或潮湿地区不衬玻璃纸都可不粘住,预计今年邮票厂建成后可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曾计划邀请捷克专家帮助解决“刷胶原料配制及工作方法”。  
  其实,北京邮票厂的建成投产,只是初步解决了“刷胶配方”的技术问题,并非完全解决了“中国邮票没有刷胶”这个普遍性问题。
  例如,北京邮票厂投产发行第一套影写版邮票纪62《“五四”运动四十周年》就没有刷胶。至1959年9月28日发行的纪6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一组)》才有刷胶。  特票中,到特38《金鱼》才始刷胶;到了1962年,特49、53、54、55、56等几套邮票又没刷胶。
  
  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邮票刷胶要与“节约粮食”挂钩。
  1960年11月29日,邮电部邮政总局《关于1961年普通邮票印制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提到:“(四)、关于邮票厂印制普通邮票,原来考虑是要在邮票背面刷胶的,但在潮湿地区和雨季都发生有粘合退货的情况,故邮票印成后,在两张邮票之间均垫有衬纸。
    如果按印制25亿枚普通邮票采取背面刷胶,计需使用原粮80吨,阿拉伯胶4吨(要进口),衬纸5600令,煤685吨,同时,在刷胶时,又需损耗纸张百分之五。在目前粮食和纸张都很紧张和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暂且不在背面刷胶是恰当的,也是符合党和国家节约粮食和纸张的精神。
    但从长远的需要看,关于刷胶的技术问题应该积极研究解决,以便与适当时间恢复刷胶。”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纪票基本都刷胶;特票在1963年底开始全面恢复刷胶。
  邮票刷不刷胶,有时还产生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
  1956年8月,邮电部邮政总局发出(56)票字第460号文《关于避免邮票褪色事项的通知》:“我局最近接到好几个省局的反映说,面值八分的普通邮票,公众贴用在信上,经原寄局盖销后,到达投递局时发现有些票面褪色,经转送承印厂研究试验。
    褪色的原因是邮票油色遇到碱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结果。湖南省某市代办所曾在浆糊内调了苏打,就不再褪色了。为此,要求各级邮政机构在调制贴邮票用的浆糊时注意避免用苏打或其他碱性物,以免邮票褪色。
  同时,我局正在和印刷厂商洽改进。”
传播邮识 广交藏友 微信1514203779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11-22 23:47 , Processed in 0.0371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