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邮市研究】新邮越干预越打折

[复制链接]

1828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13819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跟帖积极 推广达人 宣传达人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06: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集邮者讯,不得不说,现在邮票行业的发展,已经与这个时代脱节的,最主要的原因,邮票发行仍处理机构驱动,而不是市场驱动!

机构驱动

先说说什么是机构驱动,目前邮票的销售,主要源于总公司,比如一套邮票的发行量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预定票+零售票+产品票+库存票。

预定票,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所有预定户预定的邮票;

零售票,就是网厅寄递,网点销售(自提+线下网点零售);

产品票,就是各种版票装帧的产品册,礼品册等等

库存票,官方预留的量,用于未来开发产品票。

而现在新邮的版票的销售完全掌握在邮总的手中,新邮套票集中在预定户及大户手中。

为什么新邮打折,很难控制,最主要的是市场流通的量,主要来源于大户的预定票,邮商卖不出去,自然要降价回笼资金,因为大户的优势有地方给的内部结算价及各种赠送,因此这也是邮商打折销售邮票,仍有生存的保障。

产品票也一样,为什么2023年的珍藏册行情暴跌,那也是主要邮总唯一的渠道,给地方,地方卖不去出去了,再给邮商甩盘。

这也是为什么,3988元的珍藏版,市场卖盘仅2600元。2023年大版年册的骨折的源头,仍是发行方的抛盘。

邮票市场目前最畸形,就是由机构发行方自己破坏了市场...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邮票高开低走,也是因为控盘方仍是发行方。

因此,想要集邮行业健康,就要转换下,从机构走向市场驱动!

市场驱动

市场驱动的含义,是因为市场自然形成的需求和资金投入行情的改变,而最鲜明的几个例子。

一是《张载》个性化邮票,这个票当初发行时,谁也没想到会火,敞开销售的,每个人都可以随便买到,但当时却没人买...虽然行情起起落落,但行情波动这是市场行为。

二是《2023本票型年册》也是市场驱动代表之一,发行量6万,摇号量5.5万,基本一次性投放市场92%的发行量的占比,最终市场是跌,是涨,不受机构发行方的控制。而是看市场供求关系。

因此没有受到控盘下的《2023年本票型年册》是邮票市场驱动最好的案例,就算未来涨跌,也是市场的原因!

三是《生日快乐》个性化邮票,曾经打折邮票,从2023年才开始陆续起飞,这个也是市场化出圈带来的效果,这要感谢兴趣社交平台带来的流量和需求。

以上3个案例,都没有依靠发行方干预的行情变化,完全是市场驱动的涨跌。

因此,邮票的发行,确实可以学习像普通纪念币发售一样,全量投入市场。当然金银币就算了,一样的机构驱动,因此现在金银币发行量5000-2万套都仍然破发...

但客观来讲,邮票的发行,或许很难做到普通纪念币的模式,最主要的原因邮总和金总都是需要盈利的企业。

但可以做到透明化发行,比如,新邮发行产品册发行量透明,如一款新邮大版册,发行量1万或2万册,就像普通纪念币一样,公布装帧的数量。剩下的只是预定票和零售票了。

收藏行业一直在发展,收藏品类也越来越多,只有市场化后,交给市场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因此邮票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摒弃机构驱动,而走向市场驱动。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环。对于普通邮友来讲,不公平的大户低价预定,也是目前市场走向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邮票不谈增值,但保住面值,或许对于集邮行业发展是最先解决的问题吧。因此机构驱动下的,就算有高开,但总会低走,不让交给市场,任其潮起潮落吧...

现在新邮大版,快成了消失的话题...应该反思下...

邮票发行的公信力要提升,就像商业公司制作的集换式卡牌一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敢于参与
传播邮识 广交藏友 微信1514203779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6-29 11:17 , Processed in 0.0360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