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邮品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话孙传哲的忘年交——李少华的集邮人生

[复制链接]

1795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劵 元
0
会员积分
13653

最佳新人 活跃会员 跟帖积极 推广达人 宣传达人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0 15: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06c5143601e5a1213eb13ad90339557a.png 3917daa31ecdeff4645a6e312af99a50.jpg
对话李少华:集邮是照亮我的“生命之光”!

1、浙江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已发行的众多邮票中,留下了不少“浙江印记”。有没有哪一套邮票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少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浙江题材的邮票非常多。上世纪60年代,我作为杭州知青到宁海农村的一个沿海小村庄插队落户期间,我和知青们最大的期盼就是收到杭州亲人的来信。有一天,我收到一封妈妈的来信,上面贴着一枚我下乡前留在杭州家中的特68《新安江水电站》邮票。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在杭州一个电工学校读书时,学校老师就给我们讲过这个我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制造设备的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到上海修理假肢时,又在上海的“大木桥邮票交换处”买到这套邮票的首日封。

由于喜爱集邮,我和许多邮票设计师成了忘年交。其中除了被誉为我国邮票设计开拓者的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外,《新安江水电站》邮票的设计者吴建坤先生也是我的忘年交。后来,吴建坤先生在杭州和我会面时,还向我回忆了当年设计这套邮票的情况,并在我在上海买到的这枚首日封上题词:“新安江水电站——中国水电史的一座丰碑”。如今这套邮票和有吴建坤题词的首日封,我已经编进了《吴建坤邮票设计作品集》。
2444cc9df1125b63f24d3fdb92d5b86f.jpg
顺便说一下,这套1964年12月发行的《新安江水电站》邮票和我在宁海多次重伤致残后,孙传哲先生寄给我的他设计的《医疗科学新成就》《鉴真大师》等邮票一样,给我的人生道路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我作为知青下乡到宁海农村,条件极其艰苦,是从小学时就开始的集邮爱好,给我和知青伙伴们在围海造田、春播夏耘的繁重农活之余带来很大的欢乐——当时,在海边小乡村茅草屋昏暗的煤油灯下,我带到农村去的插满邮票的集邮册,在我和知青伙伴们面前荡漾出一条条五彩的河流。我在农村自学当年电工学校没有学完的如《电工原理》《电动机维修》等书籍时,期盼着“新安江水电站的电能够通到这偏僻的沿海小乡村”……1969年底,我终于实现了在学生时代就萌发的理想——我在下乡到宁海农村的700多位杭州知青中,第一个被抽调到县城工作,到宁海县夺煤指挥部帮助筹建煤矿电厂。
c9f2fdf1e21213ec6d874f3f678b5b72.jpg
4406ae4030f7b53931ed5005b39ea279.jpg
2、近年来,浙江持续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浙江等文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您认为邮票在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推动浙江文化建设方面能起怎样的作用?

李少华:集邮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许多领导人给集邮文化活动下过的定义。如宋庆龄曾经为集邮展览题词:“发展集邮,丰富文化生活,传播友谊”;李先念曾经写过“发展集邮文化”的题词;习仲勋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集邮属于文化范畴,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同其他各项文化事业一样,具有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早在1993年就在一封贺信中指出:“邮票虽小却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风貌。”“伴随着邮票的诞生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集邮,是一项情趣高尚的文化活动。通过集邮可以学习历史,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一枚枚邮票是历史的见证,收集邮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浙江是我国集邮的发祥地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新光邮票研究会”是我国早期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长的三大民间集邮组织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宁海工作时,当年“新光邮票研究会”的创始人、时任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的张包子俊先生还专程到宁海看望我,鼓励我联络宁海县总工会的领导,创建宁海县的集邮组织。当时宁海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和县总工会领导对集邮文化活动非常支持,许多领导都参加到集邮文化活动中来。我还在有关领导的鼓励下在宁海编制了一部专题邮集,参加了198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集邮展览,获得了浙江省参加全国邮展中专题邮集的第一个银奖;1997年,我在宁海工作时创建的“宁海县专题集邮研究组”还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集体。

作为我国早期集邮组织的发祥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是“新光邮票会”活动场地之一的杭州仁和路原“清泰第二旅馆”还按照原样存在。浙江还是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设计群体的代表人物”的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的故乡。杭州的原“清泰第二旅馆”旧址和宁波的“孙传哲故居”,均早被国家列为“文保单位”。去年,在宁波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建在宁波孙传哲故居里的“孙传哲邮票艺术馆”已经正式对外开放。
0292694a99f13e56b0c2b0f59ea54c76.jpg
3、您是怎么想到要推动建立孙传哲邮票艺术馆的?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孙传哲先生的作品?

李少华:孙传哲先生是我和集邮爱好者们非常崇敬的邮票设计大师,我在上中学时收集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中国古代科学家》《梅兰芳舞台艺术》《黄山风景》《金鱼》《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运动会》等最佳邮票,都是孙传哲先生设计的,我深为这位邮票设计前辈为我国邮票设计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事迹所感动。后来受孙传哲先生的重托,我编撰过汇集他设计的150多套邮票的《孙传哲邮票设计作品集》邮集和图书。

孙传哲先生逝世后,在浙江省集邮协会的策划下,我和浙江一些市县的集邮协会一起发起成立了“孙传哲邮票艺术集邮文化研究会”,开展了大量孙传哲等邮票设计师邮票设计作品的研究。我撰写的《孙传哲设计的有毛主席形象的邮票及其艺术特色》《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套“建军节”邮票的研究》等论文曾经被评为全国集邮学术论文二等奖;1998年在《浙江日报》上刊登的孙传哲对浙江故乡浓浓深情的《方寸寄乡情》文章,被全国集邮联评为1999北京世界邮展优秀宣传文章二等奖。此外,我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200多篇关于孙传哲邮票设计研究和宣传的集邮文章。2015年孙传哲先生诞辰百年时,我编撰出版的《传哲百年》一书被评为全国十佳集邮图书。通过对孙传哲设计的邮票的大量研究,我更加深了邮票和集邮是一种文化的认识。

孙传哲先生生前曾经多次到杭州和我会面,向我回忆他当年设计邮票的情况。我也策划了孙传哲在杭州、宁波、上海等地举办的“孙传哲邮票设计绘画作品展览”。1991年我陪同孙传哲先生到舟山度假途经宁波时,孙老给我讲了他父亲在天封塔旁的故居里,创建宁波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及后来孙传哲和他的哥哥将藏书楼里的万卷古籍藏书捐赠给宁波“天一阁”和宁波大学的义举,使我感动不已。后来我得知故居已经被二十户居民入住,并被变为木材、建材仓库后,非常不安。2004年我在珠海烧伤回杭州康复治疗后,就委托到杭州看望我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王新中到宁波了解孙传哲故居的情况。又与宁波市的人大代表、时任宁波市邮票公司经理李岚等宁波集邮界领导联系,在李岚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和《宁波日报》等媒体记者撰写了许多加强孙传哲故居保护的文章,进行宣传、呼吁。其中我撰写的《加强孙传哲故居保护》,还被评为“全国优秀集邮宣传文章”一等奖。我还专程陪同中央电视台记者和全国集邮联杨利民会长、张玉虎秘书长领导、邮票设计师李印清等人到孙传哲故居调研、拍摄历史资料片……为筹建 “孙传哲邮票艺术馆”,孙传哲的亲属、李岚秘书长和我一起捐赠了许多孙传哲设计的珍贵邮票及孙传哲生前给我的亲笔信等实物资料。

“孙传哲邮票艺术馆”里展陈着孙传哲设计的新中国第一套五星红旗纪念邮票、第一套国徽图案的特种邮票、第一套天安门图案的普通邮票,以及孙传哲设计的在国内外邮坛享有盛誉的《中国古代科学家》《梅兰芳舞台艺术》《黄山风景》《金鱼》《苏州园林——留园》等许许多多新中国邮票的精品邮票原件,还有许多孙传哲先生当年设计邮票时使用的画桌、画板、画笔、眼镜、放大镜等等实物;并展陈了36位我国老中青三代邮票设计师的邮票设计代表作和简介。

如今,每星期二至星期天开放的“孙传哲邮票艺术馆”,和一墙之隔的“屠呦呦旧居陈列馆”一起,已经成为宁波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名人名片。有关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开展集邮文化的宣传。

4、您是因为什么契机喜欢上集邮的?还记得买的第一枚邮票吗,现在是否还珍藏着?您目前主要收集哪方面的邮品,主要有哪些研究成果?

李少华:我是在上小学时喜爱上集邮的,但是买第一枚邮票记不清楚了。当时杭州青年路一家邮票店有外国邮票出售,我买了许多东欧国家的邮票。有一次学校要我们写读书作文,我找出那时从青年路邮票店买的一枚苏联发行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头像邮票,结合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写了一篇作文《一枚邮票的启迪》,受到老师的很高赞誉。那枚奥斯特洛夫斯基头像的邮票,和许许多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收集的邮票一起,我都精心珍藏着。

这里,我要说一下,为了体现集邮的知识性、研究性,集邮者要通过研究收集到的邮票,写成文章交流,或者编制成邮集,参加邮展,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出集邮的文化功能、加大邮票的宣传和教育作用。我收集的邮票,许多已经编制成邮集,这些邮集中,除了我以孙传哲、吴建坤、李印清、邹建军、潘可明等许多邮票设计师设计的邮票编制的“某某某邮票设计作品集”等传统类的邮集外,还有许多残疾人题材的专题邮集。

为更好体现邮票的教育功能,吸引更多人喜爱上邮票,在2018年,我配合建在我国唯一的一所培养残疾人师资和残疾人事业工作者的本科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里的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筹建了“中国残疾人集邮馆”,我将自己收集了四十多年的残疾人题材邮票整理出来,编制了汇集二百多国家(地区)的《世界各国发行的残疾人题材邮票》的邮集,连同我在全国邮展、国际邮展、世界邮展获奖的奖牌、编撰的集邮文献等大量实物,都捐赠给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您有机会,欢迎去该博物馆参观。

5、你是怎样想到要用集邮来宣传残疾人事业的?

李少华:1976年我在宁海工作期间,被一辆违章驾驶冲上人行道的大型拖拉机撞伤右腿。在这次事故发生的前十天,杭州一个单位曾经把调我到杭州工作的调令发到宁海劳动局,但是后来我右腿截肢后装上假肢,去那个单位要求报到时,遭到拒绝。这个单位人事部门的领导说:“你是工伤,现在腿都没有了,还要工作干什么?呆在家里,国家会养你的……”当时,我还不到三十岁,这些话似乎使人感到“安慰”,但我却感到充满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1979年,我离开杭州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一个人拄着拐杖、装着假肢回宁海工作,到1987年才被杭州西湖电子集团作为人才引进,调到杭州专业从事电视机里的特殊变压器的研制。在宁海时,我就开始致力收集各国发行的残疾人题材邮票。

几十年来,我用收集到的世界各国残疾人题材的邮票和封片,先后编制了在全国邮展、国际邮展和世界邮展上摘金夺银的《同一片阳光下》《拐杖》《轮椅》《我的盲人爷爷》《残疾人康复》《无障碍通道》《手语》《邮票上的残疾人科学家》《与命运不屈抗争的贝多芬》《用色彩铸造辉煌——邮票上的残疾美术大师》等几十部专题邮集,并结合自己收藏的邮票,撰写了上千篇集邮研究文章和宣传文章。其中除了上面所说的有关孙传哲设计的邮票研究论文、征文外,还结合自己收集的残疾人题材邮票,撰写过《轮椅史话》《罗斯福和小儿麻痹症》《从“残废人”到“残疾人”》《布莱叶和点字盲文》等许多文章。我力求用邮票、邮集和邮文,为扭转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进行宣传,促使社会对残疾人这一占据人类总数八分之一的特殊群体有正确的认识作出点滴努力……1991年我撰写的文章《集邮给残疾人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还被选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集邮报告会”上作了演讲,受到出席报告会的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及文化部、中宣部、邮电部及中国残联领导的高度鼓励。

6、作为比较有影响的民间集邮团体,中国残疾人集邮联谊会和中国残疾人集邮馆是不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李少华:在南京的中国残疾人集邮馆里,展陈着英国邮政1840年发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及实寄封。这是因为《黑便士》邮票的图案,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头像,而维多利亚女王及其家族的许多成员,就是致残率非常高的血友病患者或血友病基因携带者。这一巧合,不仅诠释了“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这一哲理,也证实了“自有邮票,就有和残疾人相关的邮票”的事实。

改革开放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爱。1994年,在杭州举办了首届全国残疾人集邮展览,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那次邮展题词鼓励。当时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加迪亚先生在给邮展的贺信中,不仅称誉那次邮展“是集邮展览与奥林匹克运动接轨的一个实践”,还发出“期盼其他国家也能像中国一样,为残疾人举办专门的邮展”的呼声。当时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邮展后到杭州听取汇报时,预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更多残疾人的脱贫致富,一定会有更多残疾人参加到集邮文化活动中来。”

中国残疾人集邮联谊会成立后,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杭州、南京等地举办了多次全国性残疾人邮展。2018年在我国乃至世界集邮史、博物馆史上首创的“中国残疾人集邮馆”开馆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6000多学生和每年的近2000新生成为固定观众,为宣传集邮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部、江苏省政府、中国残联、全国集邮联领导及全国数十所大学老师、特教系统的专家参观该馆后,均予以高度评价。中国残疾人集邮馆的建成,为我国残疾人集邮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培养残疾人集邮接班人创造了条件,我结合中国残疾人集邮馆里珍藏的邮票撰写的论文《“中国残疾人集邮馆”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获“全国集邮联成立40周年集邮论文一等奖”。2019年,在中国残疾人集邮联谊会和中国残疾人集邮馆的呼吁和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武汉举办的世界邮展时,同时举办了残疾人集邮展。200框全国各地残疾人集邮者编制的邮集,和健全人编制的邮集一起步入世界邮展的殿堂,使得加迪亚先生当年的期盼,又一次在中国得以实践。残疾人集邮,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集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集邮为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有没有一些建议可以给现在喜欢集邮或还没开始集邮的年轻人?

李少华:不管是我当年下乡的沿海农村、在大山深处的煤矿,还是在工厂,集邮都给我的生活带来许多欢乐。通过集邮,我不仅增加了许多知识,还结识了国内外许许多多集邮朋友。现在,我仍然每天都能收到10多封集邮朋友的来信。

我在宁海煤矿、宁海工厂和珠海工厂工作时,多次受了重伤,全国各地和许多国外的邮友在我重伤的危难之中,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关爱。在珠海被严重烧伤前,我曾经装着沉重的右腿假肢,两次参加全国集邮联合会组织的全国集邮先进报告团和集邮文化报告团,到二十多省市巡回报告,宣传集邮文化、宣传残疾人集邮。2003年我在珠海全身60%被大火严重烧伤后,成了四肢四残、全身伤痕累累的重残人,但集邮还是使得我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和伤残不屈抗争,积极康复的信念。烧伤康复后,我还坚持到全国许多省市参加集邮活动,宣传残疾人集邮、为各地的残疾人作集邮知识讲座、辅导全国各地残疾人编制参展邮集,帮助有关部门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筹办残疾人邮展……由于我坚持不懈为发展我国残疾人集邮作出的努力,2017年,我被评为“杭州市扶残助残身边好人”,2019年,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自强模范”荣誉。

收集邮票,研究邮票,撰写邮文、编制邮集、出版邮书……集邮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使我增加了许多知识。我收集的爱迪生、华罗庚、门捷列夫、欧拉、齐奥尔科夫斯基、贝多芬、海伦·凯勒等许许多多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残疾人强者邮票,使我对本职工作更加热爱。我在宁海无线电厂、杭州变压器厂和珠海的电子公司工作时,担任了工厂的主设计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的重任,研制出了许多高难度的电子产品,曾经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优秀科技开发工作者、最佳员工和优秀共产党员。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有多余的钱,都用来购买邮票,60多年坚持不懈集邮。

对于年轻人,我想说的是,不要沉迷网络,不妨尝试通过集邮来增长知识、拓展见识,因为邮票上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通过集邮可以广交朋友、扩大朋友圈、丰富生活。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到集邮活动中来。

监制|丁前程 郑莉

编辑|周倩

记者|陈惠 周倩 徐君

设计|王明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传播邮识 广交藏友 微信1514203779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QQ|Archiver|手机版|毕氏邮品

GMT+8, 2024-5-2 21:53 , Processed in 0.0624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